从梅西世俱杯出局说起,足球始终是一项团队运动

编辑:  来源:黑白直播  2025-07-01 10:30:33

当巴黎圣日耳曼再次碾压迈阿密国际的脆弱防线,上半场便以4比0遥遥领先,阿什拉夫·哈基米打入第四球时,人们不禁好奇:巴黎圣日耳曼主帅路易斯·恩里克会在中场休息时对球员们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巴黎圣日耳曼已彻底瓦解了他们的美国对手,那些进球之轻松,仿佛只属于训练课或电子游戏中的场景。

就在那时,有人甚至怀疑,这支欧足联冠军是否会复刻拜仁慕尼黑在小组赛阶段以10比0横扫半职业球队奥克兰城的比分纪录。而对于利昂内尔·梅西而言,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惨重的一次失利。此前,他在俱乐部层面曾经历过一次超过四球的惨败——2020年欧冠,巴塞罗那以2比8不敌拜仁;而在国家队层面,则是在2009年世界杯预选赛中阿根廷1比6负于玻利维亚的比赛。迈阿密国际主帅马斯切拉诺形容这场比赛“近乎一场屠杀”。整场比赛,迈阿密没有一脚射门、没有一次射正,甚至连角球都未曾获得。

在这样一个亚特兰大球场被粉红色装饰与梅西纪念品装点一新的日子,或许有人会忍不住想:恩里克是否该直接播放《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个梗图?画面中,一个孩子在人群中对着正在痛揍克鲁斯蒂小偷的霍默大喊:“停手吧,他已经死了!”

当然,下半场巴黎球员明显放缓了节奏,也许是对这位狼狈的对手心生怜悯,而迈阿密也总算展现出些许斗志。梅西有几次灵巧的盘带和细腻的触球,但当马斯切拉诺表示“莱奥踢了一场精彩比赛”时,外界却难免疑惑:他到底看了哪一部分?

这一切都显得有些脱离现实,却又完美契合了美国社会对梅西所赋予的那种漫画英雄式的光环。在这个国家,营销体育往往更注重个人而非团队,梅西的形象早已被神化。哪怕他只是表现尚可——偶尔也会发生——媒体仍要用最夸张的溢美之词来形容。

不只是迈阿密国际热衷于这种叙事,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及其转播商苹果公司,乃至国际足联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尤其是后者,在去年秋天为提升俱乐部世界杯的关注度所做的努力日益显得急躁且乏力,最终只能强行将这位阿根廷球星纳入赛事体系之中。

在迈阿密国际2024赛季常规赛主场的最后一战后,国际足联主席詹尼·因凡蒂诺竟出人意料地介入了庆祝活动——他们刚刚赢得了支持者盾杯,并创下了常规赛积分纪录。

这一举动极为罕见:一位国际足联官员在一个与其组织无关的国内联赛赛后拿起话筒,并主导全场焦点。他站在迈阿密球员面前,与球队老板豪尔赫·马斯并肩而立,向世界宣布:迈阿密将获得参加俱乐部世界杯的资格,作为对他们取得常规赛最佳战绩的奖励。这意味着,原本应由季后赛冠军代表美国参赛的惯例被打破,而后者通常被视为真正的“美国冠军”。

从外部来看,这像是因凡蒂诺刻意为梅西铺就一条通往俱乐部世界杯的道路,即便这意味着颠覆美国传统上评判赛季最佳球队的标准。

他的明星情结在赛事临近时再度显露无遗。在接受网红采访时,他暗示仍在与各方谈判,希望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能加盟一支参与本届赛事的球队。尽管最终未能成行——C罗选择与沙特阿拉伯的阿尔纳斯尔续约。

迈阿密的这条“后门之路”,成了让部分球迷疏远这项赛事的原因之一:它似乎将明星置于公平之上,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操作,只为迎合观众的期待。毕竟如今我们都知道,在社交媒体上,个别球员的追随者数量常常远超整个俱乐部。尤其年轻球迷,一旦喜爱的球员转会,他们也可能随之“换队”。

如果迈阿密的所有人都接受这样一支围绕一人打造的球队——教练是昔日巴萨队友,队中还有3名前巴萨老友——那倒也无可厚非。然而,当国际足联将梅西打造成这项赛事的核心人物时,却冒着使比赛信誉受损、令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乃至全球球迷失望的风险。

与此同时,对于吸引观众入场、增加票房收入而言,这样的策略在美国市场看来却是理性的。这个国家向来痴迷于瞬间的闪光与个性的光辉。若要俱乐部世界杯真正“起飞”——尤其是在多次失败尝试之后——梅西的加入,无疑是因凡蒂诺放手一搏的最后机会。

当梅西加盟MLS时,各支球队纷纷借机抬高票价,趁其来访之时大赚一笔。国际足联显然也嗅到了这股风潮,并试图分得一杯羹——尤其是在俱乐部世界杯这项新生赛事上。因凡蒂诺曾寄望于从转播方手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支持,结果却不得不依赖沙特资助的DAZN提供十亿美元的注资援助,距离最初目标仍有巨大差距。

赞助商迟迟才加入这场盛会,其中不少不过是现有世界杯赞助协议的附属品。另有几项来自沙特与卡塔尔实体的合作,更像是它们作为2022与2034年男足世界杯东道主与国际足联加深关系的延伸。事实上,在赛事开打之前,鲜有转播机构或品牌真正认可俱乐部世界杯作为一个独立全球赛事的吸引力。

此外,因凡蒂诺还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坚持使用大型NFL体育场举办比赛,而不是听取一些驻美国际足联同事的建议,采用更适合足球氛围的专业球场。

随着问题接踵而至,梅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迈阿密获得了非传统的参赛资格,他们还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花园的硬石球场开启了自己的征程。

国际足联再次误判了公众对其赛事的兴趣与需求,最初将揭幕战对阵埃及阿尔阿赫利的最低票价定为349美元,临近开赛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一度出现迈阿密-戴德学院的学生仅需20美元便可购买5张门票的情况,只为填满看台。

梅西成为这项赛事的脸面,他借助与阿迪达斯、英博(均为国际足联赞助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广赛事。国际足联也在社交媒体与高速公路广告牌上大力宣传梅西形象。从结果来看,这一策略几乎奏效:迈阿密的比赛中,有三场观众人数突破6万(唯一例外是对阵波尔图的下午场次,仅吸引了31783人)。

在场上,梅西也用一脚任意球扭转了局势,帮助迈阿密逆转战胜波尔图,小组形势随之改变。毫无疑问,迈阿密的表现优于洛杉矶足球俱乐部与西雅图海湾人。很难想象卫冕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杯冠军洛杉矶银河,能在俱乐部世界杯的舞台上带来比迈阿密这批老将更激动人心的演出。

然而,即便是梅西,也有其极限,因为足球终究是一项由11人组成的团队运动。根据专业数据公司基于加权成绩的排名,迈阿密国际位列世界第151位,仅高于雷克瑟姆、低于普雷斯顿北区与查尔顿。观看他们在面对阿尔阿赫利、帕尔梅拉斯时的混乱表现,以及对阵巴黎圣日耳曼时的全面溃败,你就会明白:这支球队几乎把所有资源都押在少数几位球员身上,而这一点已在技战术短板中暴露无遗。

随着足球在美国的发展,或许这些并不重要。毕竟,上赛季迈阿密国际创造了常规赛积分新纪录,若能借梅西之力吸引更多新观众,这或许不失为一项值得尝试的战略。但问题是,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当梅西离开后,这些球迷还会继续观战迈阿密吗?是否有任何即将退役的球星,能勉强继承梅西留下的影响力?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是否将继续将其最大资源投入到那些处于生涯暮年的球星身上?又该如何调整规则,帮助各队在未来真正具备参加俱乐部世界杯的实力?这些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而且远不止于此。

迈阿密的对手巴黎圣日耳曼,恰恰提供了对那种过度迷恋个人主义的回应——无论是美国社会还是国际足联内部的倾向。过去十年间,作为卡塔尔世界杯前的品牌塑造工程的一部分,巴黎圣日耳曼主席纳赛尔·阿尔赫莱菲曾沉迷于签下顶级巨星,以为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贝克汉姆、伊布拉希莫维奇、梅西、内马尔、姆巴佩……他签下了所有人。直到这些人一一离队,路易斯·恩里克治下才真正打造出一支团结一致的队伍——他们在控球时充满压迫性,在无球状态下也彼此奋力支援。

媒体曾请恩里克解释这种转变。

“我们的集体精神很特别,”巴黎主帅总结道。“每支球队都想以集体的方式去踢球。这不是一项属于个人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在场上和场下,我们都必须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 上一条:2025年世俱杯上座率真的那么差吗?
  • 下一条:返回列表
  • 相关文章